软件大小:1.63 MB |
软件类型:方正字库 |
软件语言:简体中文 |
软件授权:共享软件 |
软件提交:admin |
书法字体下载 |
软件作者:不详 |
等级: |
官方网址:官网
|
程序演示:演示地址
|
运行环境:/Win9X/Me/WinNT/2000/XP |
更新时间:2010-09-06 10:51:21 |
|
|
|
|
软件介绍 |
|

欧阳询,宇信本,潭州人,生于557年(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)。13岁那年,他任陈朝广州刺史的父亲欧阳纥举兵反陈,失败被杀,全家为此而受到株连。欧阳询因年幼而幸免于难,被他父亲的旧友中书令江总收养,并督教他经史书法。欧阳询聪敏勤学,读书数行同尽,少年时就博览古今,精通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和《东观汉记》三史,尤其笃好书法,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。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,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李靖所写的石碑。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,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,赞叹多次,而不愿离去,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,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。
...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,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。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,法度严整,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,以“欧体”之称传世。唐代书法品评著作《书断》称:“询八体尽能,笔力劲险。篆体尤精,飞白冠绝,峻于古人,扰龙蛇战斗之象,云雾轻笼之势,几旋雷激,操举若神。真行之书,出于太令,别成一体,森森焉若武库矛戟,风神严于智永,润色寡于虞世南。其草书迭荡流通,视之二王,可为动色;然惊其跳骏,不避危险,伤于清之致。”宋《宣和书谱》誉其正楷为“翰墨之冠”。据史书记载,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,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,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,一旦得到就视作瑰宝,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。唐武德(618-624)年间,高丽(今朝鲜)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。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:“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。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,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。”
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(672-649)年间逝世,身后传世的墨迹有《卜商帖》、《张翰帖》等,碑刻有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、《皇甫诞碑》等,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。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合称为“唐初四大书家”。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,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,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,即:“如高峰之坠石, 如长空之新月,一如千里之阵云,如万岁之枯藤,如劲松倒折、如落挂之石崖,如万钧之弩发,如利剑断犀角,如一波之过笔”。欧阳询所撰《传授诀》、《用笔论》、《八诀》、《三十六法》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,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、结体、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,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。
欧阳询不仅工于书法,而且长于文史。他的传世之作是由他主辑而成的《艺文类聚》。该书共100卷,将唐以前的1431种古籍分门别类加以摘录汇编,分为岁时、治政、产业等40部,727类,每类事实在前文
在后,大致按作品时代顺序排列。所引事实,均注出书名;所引诗文,均注出时代、作者、题目,并按不同体裁用“诗”、“赋”、“赞”、“箴”等字标明类别。《艺文类聚》是一部成功的巨著,清代学者曾评论它“于诸类书中体例最善”,“隋以前遗文秘籍,迄今十九不存,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。”所以宋以后的著作家都从中寻找艺文资料,至今它仍是古典文学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。
...《九成宫醴泉铭》刻于唐贞观六年(632年)四月。全碑楷书24行,行49字,高247厘米,宽129厘米。
632年,唐太宗在天台山行宫九成宫避暑,初夏时分天台山内树木森森,遮天蔽日,环境幽静,风景宜人。唐太宗率群臣在山中游览,正感到口渴时,不远处 真有一汪泉水从岩石中涌出,群臣高呼万岁。唐太宗也十分得意,名工匠凿地找泉源。一会功夫,泉眼暴露于阳光之下,晶莹透明,清冽甘醇,唐太宗遂将此泉命为《鱧泉》。又命宰相魏征撰铭文记载此事,并特诏当时76岁的欧阳询书刻铭文。
....欧阳询不辱圣命,悬腕执笔,以其富有力度的笔法,完成了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用笔刚健遒劲,结构高华浑穆,字字方正,丰厚挺拔,有晋人风韵,又开唐人楷风,真是稳健沉劲,意态饱满,风骨内柔,是欧体的代表作,成为学书者的典范。
....此碑位于陕西省麟游县西五里天台山。历来拓者不绝,以致碑面磨损严重,自宋至清,虽几经开凿,但离碑书原貌相去较远,传本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李琪旧藏本为最佳。此碑千百年来,盛誉不衰,被誉为“楷法极则”对后世影响极大。 |
|
下载地址 |
|
|
|